中印邊境自從五月發生流血致命衝突之後,以印軍陣亡廿人吃了大虧而告終,國家為了冷卻事件,一直沒有把所有令印方感到難堪的材料公開,包括被俘印軍的視頻、清理戰場後的記錄等,更沒有就事件公開作出任何評論和聲明,可見中國在新冠疫病蔓延和全球經濟衰退的骨節眼上,並不想在應付美國隨時反面的當兒,與印度再來一次外交和軍事衝突。
國內民間雖然彌漫着一片輕敵的氣氛,但在國家官媒的調節和解釋下,國民大都了解到國際情況,明白國家領導層的良苦用心,網上民間輿論也是點到即止,點出解放軍勝利之後就沒有再對印度窮追猛打;相反印度方面,由於「民主」政體的選舉非常感性,民眾的觀感會直接影響到選舉的成敗,所以印度當局主要採取粉飾和報復動作,例如誇大解放軍的損失、把陣亡印軍塑造成英雄、立即增加軍購、封殺大陸在印度的app等,那怕大陸已經很「給面子」不作一聲,印度現政府也要把事件民粹化,推向有利選舉的一邊。
中印雙方其實並沒有立即開戰的理由,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摩擦而已,比起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長期交手,以及與尼泊爾的領土紛爭,動輒開槍打死人、連戰鬥機都被擊落的情況來相比,這次事件的規模和嚴重性實差得遠了,如果印度選擇與中國一起冷卻事件,要保持克制和平其實不太困難,不過現印度政府為了形象和民粹選民,一向把中國塑造成「惡霸」型象,加上67年中國對印反擊戰,差點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,印度舉國上下一向視為奇恥大辱常思報仇,這次衝突雖小但輸得太難看,印政府不「做啲野」實難向憤怒的民眾交代,不過程度拿捏得不好的話,擦槍走火引起戰爭也非沒有可能。
「民主」選舉是感性的,領袖為了連任和政黨利益,往往會做出一些對個人或選舉有利,但對國家利益無利的舉措,例如美國總統為了迎合和鼓動民粹,在國內疫情不可收拾的情況下強行重啟經濟,讓國家人民冒上更大的風險。而中印邊境衝突若打起來,根本是雙輸無贏之局,希望印方能懸崖勒馬,認清兩國利益所在,選擇對大家皆為有利之路。
文 : 陳思靜
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